首页

就要美脚社区

时间:2025-05-26 11:17:55 作者:“好碳水”与“坏碳水”,你分得清吗 浏览量:29554

  近年来,人们习惯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“好胆固醇”,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“坏胆固醇”。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十分准确。前不久,“好碳水”与“坏碳水”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
  那么,碳水化合物究竟有无“好”“坏”之分?

  禁食、断食不可取

  最近,健康体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控制体重的关键,在于实现吃与动的平衡。而很多人都更关注“吃”,于是,就有了两个颇受关注的新名词:“好碳水”与“坏碳水”。

  这里的“碳水”二字指的是碳水化合物,因其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而得名,在营养学中也被称为“醣”。醣与蛋白质、脂肪合称为三大供能营养素。“供能”即为身体活动提供能量,为包括心跳、呼吸、消化、吸收、思考、记忆、新陈代谢等在内的一切生理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。

  在这三大供能营养素当中,碳水化合物无论从质还是量来说,都是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。直白一点来说,就是“人可以不吃肉,但不能不吃饭”。

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许多人都追求口腹之欲,但长期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的后果,是近半数的人体重超重、三分之一的人肥胖了。医学研究发现,超重、肥胖是糖尿病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根源,而此类疾病又与心脑血管病,甚至某些癌症相关,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。

  超重与肥胖虽然受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,但主要还是源于能量摄入过多又缺少体力活动。因此,要改变这一状况,必须反其道而行之,变“多吃少动”为“少吃多动”。

  “多动”还好办,只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,循序渐进,注意安全即可。“少吃”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。因为民以食为天,人的生存、发展离不开营养的支持,营养主要就是通过食物吃进身体的。吃多了不利于健康,少吃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样影响健康。以能量而言,摄入过多会导致超重、肥胖,摄入过少则必定消瘦、虚弱甚至疾病丛生。可见,控制能量的必要前提,是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。

  为此,首先要注意的是脂肪,因为1克脂肪能产生9千卡的能量,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产能。所以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——每人每天低于30克,并应该优先选择含优质脂肪酸的食品,如鱼、橄榄油等。

  碳水化合物往往以“主食”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。于是,有人为了减肥,盲目相信禁食或断食的说法。还有一种叫作“生酮饮食”的减肥方法,即不吃碳水化合物。这种方法短期内确实能减肥,但很难持久,且不利于健康,为主流营养学界所不屑。

  营养密度高、升糖指数低

  营养学研究指出: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体的食物品种甚多,人们应该选择其中更有益健康者食用。那么,哪些才是有益健康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体的食物呢?

  首先,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食品,其含有的营养素的种类应该丰富。举一个略为极端的例子,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以后方能为人体所吸收的形式。一杯含50克葡萄糖的水,理论上能在体内产生200千卡的能量,但是它除了产生能量之外别无其他营养。人们为了获取其他营养素,势必还需进食其他食物,而在进食其他食物的同时又摄入了能量,容易引起能量超标。所以,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,葡萄糖水并不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。

  同理,精制的糖、含糖饮料乃至精米、白面等,都不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食品,营养学家称其“营养密度不高”,因此算不上是好的碳水化合物。

  其次,碳水化合物食品经过消化,转化为葡萄糖吸收入血液,血糖便会升高,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,将其转化为能量加以利用。若胰岛素的分泌不及时或不充分,升高的血糖便会损害血管及相关组织。

  各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食品,进食后升高血糖的速度与高度皆不相同。升高血糖快且高的,称之为升糖指数高的食物。此种食物不适合糖尿病患者,对正常人而言,也不宜多吃。因此,营养密度高、升糖指数低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可算是优质碳水化合物食物。

  我国政府颁布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强调,应进食一定量的全谷物(即非精加工谷物)、杂粮、豆类及薯类食物,就是因为此类食物都属于优质的碳水化合物。

  其中,大豆等还含有一定的脂肪物质,且纤维素的含量较高。2022年版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建议,每人每天应摄入纤维素25克至35克。纤维素在人体内能干扰胆固醇的吸收,延缓血糖的升高,为肠道中的益生菌提供养料,于人体健康颇为有益。但据调查,我国90%以上的居民纤维素摄入不足,因此,强调摄入此类优质碳水化合物食物甚为重要。

  不同的人群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尽相同,比如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薄弱,对上述食物的消化能力可能相对较差。营养学家建议,基于对健康的考虑,此类优质碳水化合物至少得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。老年人可以在烹调上多下功夫,如熬粥、打成米浆等,以便消化吸收。

  碳水化合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关键在于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密度,以及食用后引起血糖升高反应的强度。营养密度高的、升糖指数低的才可称为“优质碳水化合物食物”。

  (作者杨秉辉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)

  来源:解放日报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变废地为新绿 生态修复换来“金山银山”

甘肃省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、德国华商联合总会副会长范轩说,“10多年前我带着德国媒体前来甘肃基层采访,甘肃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未来具体要做的就是向世界展示大美甘肃,讲好甘肃故事。只要是真善美的东西,放在哪里都会产生共情。”

第二十六届高交会集中凸显科技转化成果

——夏粮单产有所增加。2024年,全国夏粮单产375.2公斤/亩,比上年增加9.0公斤/亩,增长2.5%。其中,小麦单产399.1公斤/亩,增加10.0公斤/亩,增长2.6%。

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落地宁夏

张颐武说,这16字中,“美人之美”是关键所在,其在文化交流中显现出更为包容和开阔的认识。当前,文化交流往往被一些偏见或扭曲所影响,在一些刻意强化争议和隔断的观念常常出现的状况下,“美人之美”“美美与共”理念就更显重要,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。

一线调研丨厦门“一站式”修飞机 自贸片区勇闯“新赛道”

为保证全机沉积静电地面验证试验的顺利完成,试验突击队制定了周详的实施方案,完成了包括30个静电释放器的搭接电阻测试和85个测试点的静电充放电测试在内的试验工作。此次试验的圆满完成,有力保障了适航问题专项计划的推进,为实现AG600型号适航取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
“一部谍战片看得我想去苏州了”

一是缩短办证期限。公证法规定,除法定情形外,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。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,一些公证事项(事务)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。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,综合考虑人员力量、软硬件设施、办证需求等因素,对法律关系简单、事实清楚、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(事务),制定了《公证办理提速清单(2024年版)》,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。其中,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,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,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%和30%。同时,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加强业务协作、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,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,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“当日出证”“当场出证”。二是拓展“一证一次办”。总结2017年以来“最多跑一次”试点工作经验,我们制定了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公证事项(事务)清单(2024年版)》,对法律关系明确、事实清楚、无争议的公证事项,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、真实,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,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。与“最多跑一次”工作相比,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。三是推进“一事一站办”。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,关联性强、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,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比如,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、互嵌功能模块、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,实现“公证+不动产登记”一站办好;通过“公证+领事认证”联办,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联动办理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省时、省力、省心”的公证法律服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